我的空杯子 - 第五輯 燈下之絮語
今天,青島的陽光很平和,窗外的樹葉像墨綠一樣濃的化不開,我盯著眼前一摞機打工整的文稿紙,耳邊還餘留著大陸韓編輯臨走時說的話語:“您寫的很好,原汁原味的,我部分修正過了,您再看一下,照這個速度忙下去,你的書明年就可以出版了!”
我的書!是啊,記載了我全部生命的書啊!
有人說:“往事就是生命,就是自己”。還記得五年前的一個午後,一通從台北打來的電話讓我像十五個水桶打水——七上八下。電波中傳來的是我原來上班的那家台北中介公司老闆,因公司業務需要,熱切地邀請我一定再回公司上班。這一通翻來覆去的話語,從午後一直講到夕陽,整整三個小時的說、勸、利、誘和操著稍硬國語的不斷重複,大意是“台北有你的天空”、“你是公司創立以來最好的主管”、“公司發展到現在的規模,必須由你來主持公司的業務”等等。
誰不想天上掉下來一個餡餅啊!開出來的條件只要是人,不可能不心動:只要我重回公司上班,他願意三年付我底薪一百萬台幣,獎金不算,還外加一個“復職芝麻官”——辦公室經理。那些年,一百萬雖然不是個天大的數目,但在波及全球的華爾街金融海嘯下許多企業關門、員工減薪,或放無薪假低頭求生時,尤其是碩士博士滿街跑的台北市,要找一份養命的好工作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更何況我這個滿臉皺紋的歐巴桑(老婦女)。
放下老闆承諾再承諾的熱線電話,我心中立即湧起千堆雪——是拋開世俗的期許,還是重新下海摸魚?在那個商業競爭廝殺殘烈的台北,尤其是在曾經工作中,為了商業化與人性化的不同理念,與老闆金剛怒目三出三進的我,想想這把年紀我這盤老幫菜,即使回鍋,也創不出什麼驚人業績;再想想在台北上班的日子裡,由於工作壓力和體能的下降,還有每天下午那一陣瀕臨死亡的低血糖和通身冒出的虛汗,面對金錢與生命的抉擇,我不僅自問:我是要命,還是要錢?
五十五歲就在家休閒的我,在台灣人眼睛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。看餐館裡80歲端盤子的老阿媽,看看大街上80歲開車的老阿伯,再看看滿街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台打拼的快速腳步,彷彿遍地黃金的資本社會,有錢你不去賺,在一般人眼裡,我簡直是一個“懶人”。因為在台灣的文化里,勤勞、拼搏是台灣社會的重要人生價值。年齡大並不意味著老,一樣可以叱吒風雲,一如經營之神颱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,九旬高齡還一樣堅持工作。他的銘言“今日台灣工業的發展,也可說是在'退此一步即無死所'的壓力條件下產生的”至今仍是台灣各業老闆的座右銘。
沒有誰不愛金錢。我想到一百萬的含義,它像一股股冒出的幸福氣泡,在我心頭第次閃亮著:我想到一百萬可以旅遊多少個國家,買回一部什麼樣的車子,又可以買回多少名牌和奢華。我的心彷彿一下子駕上雲頭,百萬誘惑就像天上的大片雲彩,在我心頭無限翻滾地膨脹起來……那天夜裡,我做了一個夢,夢中我神情疲憊地走進一個車站,在深秋靜無一人的車站裡,一輛超載的火車,喘著粗氣,搖搖晃晃地從我身邊開過。前方一條蜿蜒的軌道,火車還沒駛出多遠,就因為超載而翻出鐵軌,連人帶貨翻滾一地。驚恐中我大叫一聲,可是發不出聲音。夢在小屋裡流動,黑暗中我僵硬地躺在床上,好像變成了石頭。不知過了多久,潛意識裡一個遙遠而沉重的聲音在耳邊迴響:火車的超載就是生命的超載,該是放空的時候了。
夢醒時分,當黎明的灰白映上玻璃門窗的時候,面對台北的天空和金錢的召喚,我暗暗盤算自己:我早已過了下“金蛋”的年齡和體能,當人生有了基本需要之後,我應該轉體180度,靈魂安分地知難而退,把位置讓給更年輕的人?還是為了金錢,再拖著疲憊的老骨頭去吞吃生命?錢也,命也……那一夜我上上下下反反复复,一直徘徊到東方翻起一絲絲的朝霞,直到看見窗前的葉子垂下鑽石般的露珠,我的心才真正地亮起來了: “我們人類常說要征服自然,征服外在世界,其實內心世界才是最難征服的”。尤其是我這樣一個俗人。當慾念慢慢退燒之後,理智從心底鑽了出來,我驚覺自己的淺薄,驚覺自己這把年紀跟死已不是隔著千山萬水,金錢面前卻還那麼牽腸掛肚愛不釋手,是不是叫錢燒昏了頭?
心神淡定之後,我想起美國文化里,有人退休後賣了公寓,賣了車子,走出城市的喧囂,到鄉村田園與自然為伍,過自然簡樸的日子,既環保又給快樂增值,何樂不為呢?我又想起香港首富李嘉誠,一生都為幼時沒有金錢完成自身教育而終身遺憾。為培養更多的知識人才,他多次捐獻巨資用於教育。想到“文化是人的根基,也是人的精神家園”時我又想到自己,年輕時因時代貧窮而沒錢上大學,中年時又因忙於事業的打拼,我還有很多書沒有去讀,還有很多願望沒有實現。欠身回望,過去的我童年裡窮過,中年裡富過。貧窮的時候,我沒記得憂愁過,可富的時候,卻也沒怎麼開心過。人雖然在名利的事業場上日夜奔忙,可我的心卻像個空殼子。對於這些濃縮了半個多世紀像胎記一樣的歷練,我只能用機緣和命運來解釋。或許人老了,許多世俗的想法和物質生活,已經不再那麼重要,對於名牌包裝我更是早已華麗轉身,但對於精神文化層面,我卻無法容忍自己的後院是空的。這些意義價值上的空落,都是金錢所無法填補的。
想起近年身邊發生的一件殘酷故事:從大陸遠嫁來台的大陸新娘,一位不到50歲的李小姐,卻嫁了一位80多歲的歐吉桑(老伯伯),不知是生活的需要還是年齡的代溝,李小姐一來台就走出家門到醫院做看護。她的工作一天24小時很辛苦,月薪6萬台幣。平日里,她除了星期日趕回家給老公包餃子曬被子,第二天便又匆忙趕回醫院。她用了八年的時間賺回了好幾百萬台幣,卻萬萬沒有想到,不知是工作疲憊還是其他原因,她竟罹患了可怕的“漸凍人”,拼了8年的血汗,拿賣命的錢又去買命。兩年中,她從治病保命到坐輪椅,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積蓄,還過早地離開了人世。當我聽到這位同胞姐妹因漸凍人而魂歸天國的噩耗時。我彷佛聽到胸腔裡有什麼碎了,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哭聲,彷彿從台灣傳到大陸,又從大陸傳回台灣……
悲痛中,我握著顫動的筆,心魂從已故的大陸新娘,又想到已故的香港女首富龔如心,當年震驚世紀的爭產案。那位頭頂兩條小辮子前呼後擁的女強人,在打贏官司之前身患惡疾。當官司勝出之後,她也離開了這個世界。在金錢量化的都市裡,雖然她個人生活出奇的簡樸,雖然她在乎的不是生活享受,而是金錢帶給她的成功和喜悅,然而到頭來,她依然還是兩手空空的隨風而去。從大陸新娘到香港首富,從凡人到女名人,她們雖然命運不同,但相同的卻是“在得到中失去”,得到金錢,卻失去生命。當你看清了錢、權、利都和生命沒有關係時,你會突然看淡了很多事——有什麼東西是能永遠握住的呢?
聽一位朋友說過,人生里有“需要”和“想要”,有“加法”和“減法”,說得非常有中肯。如果我們用減法生活,我們可以減去年輕時的虛榮,減去中年的焦慮,減去為面子而花的重金,減去一些無謂的應酬和貪念,不就能解脫了嗎?如果我們用加法生活,可以把沒做好的事做好,把沒看完的書看完;可以熱血的去做志工(義工)服務人群;也可以灑脫的去探索藝術,讓藝術成為自己的精神道場,不為掌聲,不為賣點,用一顆肅靜的心,表達那個健康原味的作品;更可以拿起書本,加上一支筆和一個夢,和著生命禪床的清風、淨土和人生況味,以文字表達人生,把生活的天涯,變成紙上的咫尺;還可以在文學裡面縱橫千里一路飛奔,它可以屬於全世界,也可以屬於你自己。
窗外仍是夏天的明淨,我索性走出門來,看人來人往的匆忙世界。迎面撞上我的鄰居郝大媽,她手提一大袋青菜食品興高采烈地走來。
“阿姨去買菜了?”我問。
郝大媽一臉汗珠:“兒子孫子女兒外甥要來吃晚飯啦!”
我知道郝大媽有二個兒子二個女兒,還有我數不過來的孫輩,郝大媽家常常擠得人滿為患,但我從心裡知道,孩子們來看他,就是她一輩子的幸福和滿足。
“您自己做這麼多菜呀?別累壞了!”我關切地說。
“我還能做,等我不能做了,也就該蹬腿啦!”郝大媽從不忌諱,爽朗地笑著:“我有這麼些孝順孩子,這輩子知足啦!”
我真替郝大媽高興。
可是我不能。有點另類的我,不知是血液的古怪,還是古怪的叛逆,從小就不喜歡珠寶,不喜歡熱鬧場合,更不喜歡雞零狗碎的你長我短。想到人生里的吃飯、睡覺、結婚、吵架、說廢話和麻木的變老,我就覺得無法想像。尤其是我這片漂泊的灰白老云彩,幾經生活的風雨,在痛過、苦過、歷練過之後,當終於踏上平靜的溫柔黃昏,當終於選擇了文學,選擇了以文學表達和交流人生時,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匱乏,明白了人在滿足了生活的需要後,我們的精神同樣需要滿足。當文學的宿命剛剛開始種植時,不能把上帝的賜福不當一回事,更不能疲於奔命地再去拜金再去玩命了。
社會人生有貧有富,自古皆然。但學會放空,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。生命之杯,只要我們懂得放空,懂得倒空所有的私心與雜念,新的東西就會湧進來。因而,當千帆過盡白髮涓涓爬上額頭的時候,我又男人婆般地喜歡上了木雕藝術,喜歡上了包含世界的書香,在這兩大愛好的齊頭並進裡,是藝術讓我情有所依,是文學讓我情有所歸。如果沒有他們的填滿,我的靈魂就會感到不安,人生也彷如一條空空的布袋而無法直立,這些都不是金錢所能替代的。
是老闆的一通電話和百萬誘惑,被金錢煮過的心,經過連日的心裡掙扎,我終於在靈魂沒被燒焦之前,拿起電話切斷了通往台北的這條“錢路”。終於從百萬誘惑的錢坑里掙脫出來。在以金錢量化的資本社會的霓虹燈下,氣定神閒的推開紙筆,守住一屋子的書香,守住自己的原味,看別人,寫自己。在素淨的天涯小屋裡,我吞了一粒軟化血管的阿拉斯加魚油,端起與生命連在一起的空杯子,跟著大陸作家斯妤的幸福人生走下去:“明白幸福可以不必富麗堂皇有聲有色,幸福只需一點悠閒。空著肩,甩著手,在山中漫步,便是幸福,便是奢侈。”一如我的空杯子。
二〇一二年八月八日
一路走來 suyi 部落
http://suyiart.pixnet.net/blog
suyi 阿團 Go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yiart
連絡方式:0937-054080 ( +886-2-24574310 )
留言列表